当前位置: 首页 >> 

1.jpg

一、基本情况

彭万勇,男,1981.06,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东北农业大学248cc永利集团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合作导师,欧美同学会会员,CSFAE会员,重庆智库会员,重庆市永川区萱花小学校科研副董事长,注册建造师。

二、研究方向

“三农三生”

三、科研项目与成果

(一)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长江经济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研究”(批准号:16XJY011),主持,已结题(证书号:20202895);

2.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乡村人才培训体系构建及其靶向政策供给研究(批准号:KJQN202001349),主持,结题;

3.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策略研究项目——高等学校耕读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1JGY17),主持,已结题;

4.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 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制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2SKGH363),主持,结题;

5.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乡村振兴重大项目:促进我市乡村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2XCZX018),参与排名第二,已结题;

6.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课题“后扶贫时期重庆贫困人群能力贫困阻断机制构建研究”(采购项目编号:DXJJ20200163),参与排名第二,已结题;

7.重庆华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态产品品牌建设方案(合同编号:20240857),主持,在研。

……

(二)论文及专著

1.彭万勇,谷继建.小农经营、衔接难表征与深层根源辨判——兼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路向选择[J].世界农业,2020(12):108-117;

2.彭万勇,苏燕.农业要素投入数量丰度与投入结构效度分析[J].农业展望.2020(03):18-26;

3.彭万勇.非语义性音乐异质同构生态农业机理假定及其实现[J].农业展望,2019(05):76-81;

4.彭万勇.畜牧业物能循环梯次降损内稳态机制关键问题分析[J].农业展望,2019(02):43-54;

5.彭万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内生动能培育研究:基于共享农业的视角[J].江苏农业科学,2018(23):408-412;

6.彭万勇,王竞一,金盛.中国“三农”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四重维度[J].改革与战略,2018(05):55-60;

7.彭万勇.家庭农场:“三权分置”的最适农业组织形式[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8):136-138,142;

8.彭万勇.现代化生态化:长江经济带山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驱动力[J].2017(12):30-31;

9.彭万勇,金盛,刘宇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生动能培育背景下“新三农”的适应能力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9):45-49;

10.彭万勇.金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家庭农场农业技术外包精准扶贫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9):25-28;

11.Xiao FAN,Wanyong PENG,Zhengjun HUANG.Construction Path of Farm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13(9):44-48;

12.彭万勇,王刚毅,范晓.论文“生态农业作用乡村振兴:逻辑阐释、行为选择与路径取向——兼论小农户绿色发展”被2021年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振兴——第四届莫干山会议收录;

13.Xiao FAN, Li-peng Feng;Wan-yong PENG, Coordination and Decisions of Dairy Supply Chain Under Retailer Fairness-Concerned.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JECT. 2021-07-03;

14.范晓,彭万勇.后小康时代农户能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农业经济,2023.05;

15.彭万勇,王刚毅,谷继建,范晓.乡村人才振兴:问题、路向与治理对策——兼论“新三农”引培[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01.15;

16.彭万勇,张锐,谷继建.重庆酉阳桃花源景区打造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论略[J].农村•农业•农民,2023.01.15;

17.彭万勇,王刚毅,范晓.乡村公共服务供给基本单元转换及其治理逻辑[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3.12.26;

18.彭万勇,范晓,谷继建,张锐.新时代学校耕读教育现状描述、体系构建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3.11.20;

19.彭万勇,王刚毅,谷继建,森林“粮库”:粮食增产稳产功能拓展与可能证据[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3.04.26. 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2023年第9期《农业经济研究》全文转载;

20.彭万勇,王刚毅.推进农业龙头企业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N].重庆日报理论版,2024-03-25。并被“学习强国”推送,及中共重庆市委主管的“新重庆”2024年(03)期刊发;

21.彭万勇,程华,王刚毅,构建要素、逻辑序位与路径依赖:农村集体经济从“锁定”到“进阶”实证[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4(02):103-116;

22.彭万勇.长江经济带家庭农场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年2月;

23.排名第四参编专著“生猪产业链健康状态波动机理与临界情境仿真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22年08月。

……

(三)资政成果

1.建议尽快构建老员工服务“三农”政策引导体系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2.建议尽快筹建农民大学构筑高素质农民教育体系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3.专家建议尽快推进农村公益性林葬公墓建设建立健全乱埋乱葬长效治理机制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4.专家建议规范完善中药材种植生产体系 为中医药行业良性发展筑牢核心基础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5.深化农村基层党员活动室(党员工作室)建设,引领我市乡村全面振兴与繁荣”被重庆社会科学院《决策建议》采纳;

6.建议尽快为全市村一级两委班子适配发展顾问,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7.建议政府部门尽快设立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8.建议加强“新三农”队伍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9.关于永川在辖区边远村民小组设立公共服务站的建议,被永川区府办采纳,时任区政府区长张果、副区长文焱阅示,区民政局、农委阅处;

10.建议政府部门尽快设立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11.建议四举措抓好疫情蔓延下农村“三稳”工作被教育部《专家建议》采纳;

12.基层建议实施堆肥工程振兴行动,促进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13.基层建议进一步加强涉农职业教育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14.乡村人才振兴要警惕学校教育各学段“离农化” 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15.建议我市尽快建立健全涉农职业教育体系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16.长沙望城“4.29”事故警示农村自建房安全监管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17.乡村振兴务必谨防下乡入农资本野蛮生长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18.关于“新重庆”农业强市的几点建议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19.关于建立生猪价格涨跌控制区间合理化生殖股价格生成机制的建议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20.建议着力“三点”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集散市场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21.建议从三个方面推进重庆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22.关于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涉农产品集散地建设的三大建议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23.建议尽快补齐“森林粮库”产业发展短板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24.建议三举措破解我国粮食进口难题获省部级部门采纳或刊用。

……

(四)获奖

1.排名第2的重庆扶贫办课题“后扶贫时代重庆贫困人群能力贫困阻断机制构建研究”获重庆市乡村振兴局优秀理论成果 优秀奖;

2.“建议多措并举推动学校‘耕读教育’发展”在重庆市教委2021年教育咨政决策论文评选中获 一等奖;

3.“多举措推进内地西藏班员工“老西藏精神”传承教育”在重庆市教委2022年教育咨政决策论文评选中获 三等奖;

4.排名第2文章“关于重庆永川职教城大力发展涉农职业教育的四点建议”在重庆市教委2022年教育咨政决策论文评选中获  三等奖;

5.“新时代学校耕读教育现状描述、体系构建及对策分析”获2022年重庆市第三届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  一等奖;

6.“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双创三导”帮扶体系的建议”,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22年教育咨政决策论文评选  二等奖;

7.排名第4论文“基于改进水生态足迹的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以中原城市群为例”,黑龙江省第二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一等奖,2023年2月;

8.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双创三导”帮扶体系的建议,获2022年教育咨政决策论文  二等奖;

9.乡村人才振兴要警惕学校教育各学段“离农化”,获2022年教育咨政决策论 二等奖。

……

(五)专利

1.一种猪圈三废清洁系统,专利号:CN201720939830.X;

2.一种分离浮罩式新型沼气发酵装置,专利号:CN201721716733.0。

四、联系方式

E-mail:64995300@qq.com

Copyright ©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 渝ICP备05001037号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