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cc永利集团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重庆师专政史系和1986年成立的渝州教育学院政教系;1994年开设工商管理专业;2001年两校合并升本,成立政法与经管系;2005年3月,成立经济与管理系;2008年7月,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年12月改为248cc永利集团;2014年4月成立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248cc永利集团/建筑工程学院,实行两个学院一套班子合署办公;2019年7月248cc永利集团/建筑工程学院分立,成立248cc永利集团。旅游学院于2008年在原经济与管理系会展经济与管理、应用技术学院工商管理(景区管理)、工商管理(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上组建而成。2024年3月,整合248cc永利集团和旅游学院学科专业资源,成立新的248cc永利集团。
248cc永利集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战略机遇,着力服务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学校“建设应用型学科,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以新文科(新商科)为统领,坚持“学科引领,专业交叉、数智赋能、个性培养”的工作思路,开放办学,以培养优秀管理人才为办学宗旨,重点培养在新经济环境下从事企业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工程审计、法律咨询与服务、会展实务、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学院是全国数字化财经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审计学专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产教融合分会副会长单位、全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是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全国会展教育优秀院校,是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全国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建设联盟、世界研学旅游组织(WRTO)、重庆市导游协会、重庆会展行业协会等会员单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校企合作联盟理事单位。
贴近市场需求,专业办学实力强劲。公司目前开设有工商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物流工程、财务管理、法学、工程审计、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等7个本科专业,所开设专业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各专业报考率、就业率都位居学校前列,在校员工规模达2800余人。物流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全国举办会展本科教育的100多所高校中第一个在中国西部地区率先开办的本科专业,2015年获批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专业竞争力排名一直保持在全国前15位。在员工会 2023 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应用型)中,工程审计专业获 A++等级,名列全国第 1(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获 A+等级,名列全国第 3(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物流工程专业获 A+等级,名列全国第 3(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获得 A等级,名列全国第8(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法学专业获得 A等级,名列全国第18(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获得 A等级,名列全国第 34(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获得B等级。学院持续实施“合格+”多元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专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优化团队队伍建设,梯队结构合理。公司拥有一支学历结构以博士、硕士为主体,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体,教师学缘结构合理,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高素质教学科研和管理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7人,博士40人(含在读博士10人),硕士38人,中国注册会计师4人,留学归国教师20人,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40人。拥有重庆英才2人、巴渝学者5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重庆市会计领军人才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会计青年英才、重庆市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支持计划人选等10人次,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等20余人次。
狠抓团队建设,科研成果突出。公司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战略,已经在“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问题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比较优势。会计和公共管理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公司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获得共青团中央重大课题、民政部课题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在SCI、EI、CSSCI以及国内经济管理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达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本。近年来获得横向项目近100项,经费近2000万元。获重庆发展研究奖一等奖、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重庆市人民建议奖一等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等10余项。
重视教学改革,教学成果丰硕。公司坚持“需求导向、交叉融合、集成攻关”的基本思路,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前谋划布局,通过开展有组织人才培养,全力推进公司产品建设与改革。目前拥有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19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和教学团队)6门(个),重庆市精品课程2门,重庆市重点建设教材2种。教师参加重庆市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重庆市微课教学比赛等省部级教学竞赛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得国家级新农科研究改革实践项目1项,重庆市高等公司产品改革研究项目20余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9项。
强化实践教学,产教融合成效明显。公司实验教学中心价值1500多万元,用房面积2800平方米。主要包括现代企业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践教学中心1个(全市第一个投入运营)、手工沙盘实验室3个、ERP实验室1个、创新创业实验室1个、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1个、智能物流与供应链仿真实验室1个(全市领先)、金融与财务实训中心1个、模拟法庭1个。目前学院已经拥有重庆智证联会计师事务所、重庆立华会计师事务所、上海迪斯尼国际主题乐园有限公司、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等8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较好地支撑员工实习。学院强化校企合作,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等企业共建智慧供应链现代产业学院,与金蝶共建数智财务产业学院(数智财务产业研究院)。同时,公司与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共建重庆武隆乡村旅游学院(永利集团旅游产业研究院)。与重庆市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共建重庆市市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重庆中集物流有限公司共建重庆市市级老员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重视员工综合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公司十分重视员工社区治理和第二课堂打造,创办“渝商大讲堂”、“沐浴书香”读书活动、“老员工涯规划”等多个品牌员工活动。员工申报微型企业累计达到80余个,员工科研立项年均100余项。近年来,员工在互联网+、挑战杯、学创杯、iCAN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数字化创业经营模拟挑战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等专业赛事中获国家和省级大奖100余项,连续14年蝉联全国会展专业学科竞赛一等奖。学科竞赛获奖数量逐年增长、水平逐年提高,显示了较好的培养质量。学院连续3年获得最佳东方高峰论坛“优秀人才培养院校”奖,多次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最佳院校组织奖”。员工活动丰富多彩,学习风气良好,员工综合素质突出,培养的员工历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他们分布在工业企业、金融、商业、房地产业、政府机关、政法系统等各行各业,并深受各界好评,大多已成为业务及管理骨干。
展望未来,248cc永利集团将始终坚守“建设特色应用型学科、培养优秀管理人才、打造行业品牌学院”的办学定位,创新性地开展有组织的学科科研、有组织的专业人才培养和有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把学院建设成一个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示范应用型品牌学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