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公司员工创新创业热情,展示公司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切实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员工高质量就业,学校决定举办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创新引领未来 创业成就梦想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永利集团
承办单位:教务处
创新创业学院
员工处
协办单位:王俊“创@文理”工作室
三、参赛对象
公司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2016年毕业)的毕业生。
四、大赛赛道
(一)主赛道
1.创意组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1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2.初创组
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8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
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8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及以上。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师生共创组
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或者教师与员工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员工(如已注册成立公司,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员工)的项目参加师生共创组进行比赛。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项目如已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注册年限不得超过5 年(2016年3 月 1 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 51%,且员工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 10%。
(2)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 年以内的毕业生。
(3)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2021年6 月 1 日前正式入职)。
(二)青春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旨在鼓励老员工扎根中国大地,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参赛项目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社区治理等相结合,具有可持续性。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普通高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3)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可以参加该组。
2.商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2)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员工须为法人代表。
(3)师生共创的商业项目不能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参加高教主赛道。
(三)相关说明
1.初创组、成长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2.初创组、成长组的注册公司法人必须为参赛员工,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员工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员工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 26%)。
3.集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成长组,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五、比赛方式
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和复赛。初赛通过网评参赛项目计划书,遴选出优秀项目进入复赛。复赛采取路演、答辩等形式。
六、奖项设置
大赛根据参赛项目数量,分赛道设置校级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以及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奖。
七、赛程安排
1.项目培育。各学院充分利用寒假时间,做好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赛项目的发掘和培育工作,整合利用学校科研实验室、实训实践基地等资源,充分发掘有实力、有质量、有竞争力的项目进行培育。鼓励师生共创项目,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合作项目参赛;发动辅导员联系创业成绩突出的毕业5年以内的员工,组建优质参赛项目团队;鼓励教师将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作为创新创业项目,带领员工共同参赛。
各学院按参赛人数不低于在校生总人数的10%做好项目规划和培育工作(名额分配表见附件1),并于3月7日前在高校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及评审系统(********)完成网上计划书的撰写。
2.项目推荐。各学院在项目培育的基础上,向学校推荐至少3个以上精品项目,于3月15日前将推荐表(附件2)及汇总表(附件3)填好后纸质版经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交到恪勤楼215杨老师处,电话:49891734,电子版发至邮箱:249178751@qq.com。
3.校级比赛。3月21日前学校完成网上初赛评审,遴选优秀项目参加校级复赛。4月30日前完成复赛。
4.项目打磨。根据校级复赛结果,组织专家对遴选出的项目进行打磨,推荐参加市级比赛。
5.网上报名。待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网报系统开启后,所有参加校赛的项目均需登录“全国老员工创业服务网”或 “老员工创业服务网” 微信公众号完成网上报名,具体时间根据组委会文件通知。
6.市级比赛。根据上级安排,学校统一组织参加重庆市比赛。
八、相关要求
1.各二级学院应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2.每个项目团队原则上参赛员工为3-8人。同一员工只能参加1个团队,鼓励跨学院、跨专业组队。
3.参赛团队必须遵守比赛规则,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参赛团队出现违规行为将被视为故意作弊,大赛组委会将取消其继续参加比赛和评奖资格,并对其实行其他处罚。
4.大赛组委会有义务不泄露参赛作品具体内容,所有组委会成员需对所接触到的创新创业方案保守秘密。
5.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示时只公布方案精要,不对外公布完整、详细的创新创业方案。
特此通知
教务处 创新创业学院 员工处
2021年1月22日